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青海省地矿局)成立于1958年4月,前身为地矿部青海地质矿产局。1999年6月,划归青海省政府管理,为青海省政府所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局机关依照公务员管理。主要从事国家和青海省安排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下水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等工作。具有地质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地质测绘、水工环地质调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及评估、工程勘察甲级资质40个,乙级资质31个,拥有博士后工作站,省、部 实验室6个,产学研基地3个,是青海省内专业门类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技术装备最先进的地质勘查队伍。
2008年12月底,青海省地矿局按照国家和青海省对新形势下地勘工作的总体要求,将原有所属23个地勘单位合并重组为13家具有不同专业性质的地勘单位。其中从事基础地质与矿产勘查地质单位6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单位1个、地质测绘单位1个、地质施工单位1个、化学测试单位1个,地质勘查辅助性单位3个。全局现有在职职工3038人,离退休职工6079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21名,占在职职工的57%。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4名,高级工程师216名,工程师434名,各类技术工人1185名。
建局五十年来,青海地矿局在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水工环调查及地质科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奠定了青海地质事业和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构建起青海地层构造、岩浆岩序列,摸清了全省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建立了青海省构造演化模式。首次在柴达木盆地发现储油气构造,陆续探明察尔汗钾镁矿,锡铁山铅锌矿、茫崖石棉矿、大场金矿、德尔尼铜钴矿、木里煤矿、夏日哈木铜镍矿等超大型、大型矿床。为青海省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锡铁山、花土沟、赛什塘等已经发展成为青海省西部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镇。先后发现各类矿产129种,矿床、矿点和矿化点3000余处,为青海省成为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水工环、遥感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及严重干旱地区找水取得重要突破,为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增收和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世纪,青海省地矿局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地勘行业改革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更加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确立了“地勘立局、矿业富局、人才强局、和谐兴局”的发展战略,坚持地勘主业不动摇,积极探索勘采一体化新路子,构建起以地质勘查为主导,开发反哺勘查的地质工作新格局。地质找矿硕果累累,矿业开发稳步推进,地质科研成果凸显,和谐地矿扎实开展,职工收入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随着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和“358”找矿工程的不断推进,近几年青海地质找矿再建新功,发现了矿床规模全国第四的夏日哈木铜镍矿,取得了东昆仑地区铜镍资源重大突破,被评为2012年全国十大重要地质成果。2014年在共和盆地成功钻获温度高达153℃的干热岩,是我国首次发现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地热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加快地热发电等领域建设。
长风破浪,帆济沧海。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地矿局将会继续发挥勘查技术优势,全面履行资源保障职责,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努力探索适合省情、符合局情的发展道路,扎实工作,不懈努力,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要地建设和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